返回首页

中医辩证施治疑难病十例

萧开伟著

    中国医学源远流长,几千年来,在历代医学家长期的医学实践中,中医学理论上得到不断的完善和充实,在医学实践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,从《内》、《难》、《本草》、《伤寒》至金、元、明、清、医家代有杰出,发展至今中医已完全突破了封建理教的约束,进入以生理、病理、病理生理、人体解剖、生物化学理论解释中医理论体系的时代,在这大好的时代中国医学应有新的发展。
笔者出生有三百余年历史的中医世家,幼承庭训,自幼热衷于医,每当见先祖、家父活死人起沉疴,即立志成为超越家父、先祖之良医,数年来功夫不负,学略有成,治病救人,活人无数,著有《肾水论》(78年成书,98年获第六届世界医学博览会金奖)、《肾水论续》(英文版已被世界图书出版社医学版预订)、《黄帝内经》对心血管疾病的认识与抢救(已收录“中国近代思想宝库”和“中国近代医学宝库”),“中医对高危疾病的抢救与施治”。并发明“三君、六臣、十二佐、二使者、”的方剂配伍方法,临床殊效。(有论文待发表)
笔者对健康的理念是,阴阳平和,五脏生克有序,除获得应有的长寿外,还须精力充沛,饮食有味,起居有常。还须调整自身心理上的健康,古人“修身养性”即指其意。
多年来,笔者在临床中感悟到,患者疾病的伤痛,往往可以药到病除。但有时对一些慢性病和虚弱性疾病,反而引发笔者深思,通常是明辩阴阳气血,使之平衡,顾及五脏五行之间的关系,令其生克有序,再结合化验单的指标,适当的选用对其有作用的中草药,如降糖、降粘、降脂、降压、中医药对尿酸、尿蛋白、血尿亦有特殊疗效,但对所有单项指标的治疗仍然需要辩证施治,合理选药,方能收到理想的治疗效果。
世已皆知中医对疑难病有特殊疗效,这是中医的特点,许多现代医学不能治愈、甚至尚未认识的疾病,在中医理论中亦有阐述,这些证明了中医药理论的科学性。如“胃有湿热则廉泉开”,卽流口水的病(小儿常见,笔者曾治疗大人流延不止,被医院视为难症,清热燥湿而已。)“痿证独取足阳明”,即小儿麻痹后遗症,取足阳明胃经治疗有效。在现代,中医对病毒性疾病、如无名高热、包括各种疫证,呼吸系统疾病、包括各种咳嗽、哮喘,肝病、肾病、妇科疾病、内分泌疾病、心血管疾病 `````` 以及手术后或化疗、放疗、后的调整,临床皆能取得非凡疗效,这些为世人留下丰富的理论和经验。
现举近期杂症病例,仅供参考;

病例一:(无汗症)高某 女 现年43岁,安徽宣城人,主诉;无汗,平时面红如醉,到夏天不敢出门,因不能出汗日光炎热可引发休克,经多方治疗无效,2006年7月6日笔者就症于宣城;观其左脉,沉缓而短,左尺沉弱、右脉沉缓略涩,舌正苔薄白,舌尖红赤,两目清澈。月经前期,周期约23-24天、睡眠差,口渴欲饮,便秘喝蜂蜜水缓解。
辩证:此证气郁影响及肝,木郁升火助心火损伤及肺,肺津不布,肾失上源,致使本证,经曰:“汗为心之液”。本证心火旺、肺阴虚、肾水不足,皆使心液耗损。气郁为因,气郁生湿、助痰生火,火热伤津;选越鞠丸去香附、神曲易鸡内金、陈皮以治其标,因鸡内金能促进胃腺分泌,陈皮兴奋心脏、增加血管韧性,以治六郁,重加滋水、养阴、清心固本以为君,辅入利水燥湿之品使水有去路,以防水泛。
方拟:栀子、川芎、苍术、鸡内金、陈皮、二冬、二地、元参、丹皮、生石膏、金银花、牛膝、车前子、泽泻、甘草七贴
2005-7-26服药后已有汗,可以在阳光下行走,皆如常人,口渴减,自觉舒适,左脉沉缓而短,左尺尚不足,右脉沉缓,舌质红苔白而满,述近日感冒,头重脚轻,辩证:身体渐复,夏月贪凉,感受寒湿,原方加入益气清热、利湿、化浊、以善其后。愈。

病例二:(盗汗)刘某、男、沈阳高新开发区主任、于2005-7-31初诊;患者曾西藏支边工作,有高原反应,面红如涂,返回沈阳后几年面红不退。夜间盗汗严重,每夜换二次被子,经常是被子里面湿了反过来盖,又湿后再换另一床位被,其间曾在沈阳、北京、上海中西医治疗无效,延笔者就医。观其脉左寸沉缓紧束于中、关部革脉、左尺沉弱,右寸沉细、关部弦细、右尺弱,舌质降,苔薄黄浊,二气轮充血,血管网呈放散状态,血脂痕,血压、血糖、血脂、血粘、尿酸(800以上)皆高,咽部陈旧性充血,平时口干渴,咽干难忍,每天半夜渴醒大量饮水换被,时有痛风,平时小腿肌肉胀痛,尿频、尿黄、恶热、患者要求解决盗汗及高尿酸脚肿痛。
辩证:患者原本阴虚之体,因工作紧张,生活失调,由高原地区返回后,反不适应正常气压,内分泌失调,至体内气机紊乱,气滞血瘀、心肾不足、营血败逆。
先宜养阴顾本,益气固表,养心通络,兼清虚热
方拟:二地、二冬、山药、萸肉、茯苓、泽泻、丹皮、栀子、地骨皮、龙骨、牡蛎、赤芍、丹参、枳壳、秸梗、牛膝、菖蒲、冬瓜子、草决明、牛蒡子、甘草 七贴服用14天
2005-8-16二诊;盗汗已愈,服药四天后脚肿缓解,现脚已不肿,血压下降,尚有口渴,夜尿咽部异物感,尿色变浅,脉左沉缓、寸部偏硬(少胃)左尺沉软,右脉长、偏软缓,舌伸有力、口唇降红、舌质红润、有草莓点(营分尚有热)、苔薄正、咽红、便和。
辩证:药已中的,正气渐复,但尚有心阴虚、肺热叶焦,水乏上源
宜清肺热、润肺生津,臣以活血解毒之品
2005-9-2夜尿二次、口渴、血压略高、早90-137夜84-132与滋肾纳气、凉血通络以治。自此患者数症皆除,颜面红退,沈阳区、市领导,遇疑难病皆寻笔者问诊。

病例三:(右側偏头痛)朴某、女、47岁、沈阳人、2005-4-24就诊,主诉;偏头疼已20余年,痛时剧烈,百医无效,并发作频繁,患者面容憔悴,脉过于本位、(此时头风正发作、肝风内动之象)、时见涩,时有胸闷气短,便干结,舌胖质红、咽红、目清、上瞼有血瘀点,二目内胔色淡。
辩证:心虚,血虚生风
治宜益气养血、祛风、兼养心气、取血足风自灭之意。
方拟:柴胡、当归尾、白芍、川芎、熟地、秦艽、防风、黄芩、炒枣仁、茯苓、合欢花、夜交藤、菖蒲、牛蒡子、黄芪、白术、蔓荊子、羌活、生姜、灯芯草、甘草、七贴
因患者当时头痛剧烈,针丝竹空透率谷,一针二穴,留针15分钟,出针后头痛若失。半年后,随访头风未发。

病例四:(痔漏)余某、 女、 上海人26岁、2006年元月10日就诊,患者原有盆腔炎,现肛门六点处发出一乘二厘米囊肿,患者哭叫,肿处内部胀痛不已,肿处根深,已近化脓,左脉脊弦劲,沉取大缓,右尺沉短而疾,右寸微,舌质红降,咽红降而肿,二目呈放散性充血,夜间盗汗。此病中医名脏毒,为患者平时嗜食海鲜,生活不节,致体内湿热毒蕴,结于任督二脉交会之处,现治宜清热凉血透毒;方拟;金银花、连翘、山甲、赤芍、生军、元明粉、枳实、花粉、葛根、白芷、川芎、归尾、栀子、黄连、车前子、元参、生地、生甘草、滑石、白术、槟榔、桃仁、乌药三贴
06-1-19二诊:肿胀渐消、肿处内部已不疼痛、疮面隐现一小脓头,口干渴,夜间尤甚。脉左寸细、关尺缓、沉取滑涩,右脉沉缓,舌质红降,苔薄但自觉苔厚(舌木为体内余毒未清),咽喉红肿。
辩证:热毒犹甚,损伤津液
宜清热解毒透脓,活血养阴
06-1-25疮口破潰脓出,形成漏管,纸捻探之深有寸许,脓水不断涌出,诉1-20日夜间疮面破溃时疼痛,同时胸闷、心跳、耳鸣、当夜12点后内热上升、干渴,21日早晨咽吼有血性分泌物,服用上方后缓解,左脉缓沉取细数,右脉沉细而滑,舌质红、苔黑薄燥。
辩证:阴虚火旺,虚火灼金
宜润肺养阴、清热解毒、托疮生肌
因此证其本为阴毒,吩咐用艾条灸长强、承山、灸红为止,每日数次。
以后随证加减,至2月26日伤口渐愈。此证来势凶猛,但医治及时,医患配合,未留任何后遗症。06年8月患者来访,问及此事,皆大欢喜。

病例五:(左脚外側韧带断裂)蒋某、男、16岁、学生,上海人、患者于2005-5-25日不慎摔伤,检查于上海长征医院外科,左脚外側三级损伤,外側韧带断裂,轻度骨折,因韧带断裂后向二反方向弹回,医院无法缝补,仅上石膏了事。于2005-6-2日求诊于笔者。外伤之证发作一周,已复位矫正,石膏固定。笔者以行气、解瘀、通络、止痛、续筋为治。
方拟:归尾、赤芍、乳香、没药、山甲、伸筋草、川芎、鸡血藤、丝瓜络、柳枝
2005-6-26二诊;已拆石膏,小腿不能自如,原方加入六位地黄、首乌、车前子
2005-7-27三诊;脉大而缓,舌质红,舌根燥,左脚转筋,脚腕松弛,尚有轻度疼痛,但韧带已续接,医院检查韧带过长,告诉患者家长,现可以手术,将过长部分切除缝合,家长征求笔者意见,笔者曰服用中药可以缩筋,原方加熟地、牛膝、续断、枸杞、及酸收之品随证调理,至2005-12-12凡七诊,小腿恢复正常,其间,顺便调整其记忆和肌力。

病例六:(双目曲光不正)钱某、男、上海人、时年48、企业家、2004年10月11日初诊,主诉,三年前在法国作视神经手术后,眼眶胀痛,复视,尤其不能看文件,五分钟后头痛欲裂,视物不清,为治此病,国内、国外遍访名家,名院不效,曰,如此病看不好,此生完矣,这些企业报表都不能看,怎么管企业。脉缓而芤,二颧有痤疮,舌红少津苔无。
辩证:阴虚之体,手术不慎营阴受伤,风热血瘀相博
宜益气养阴、疏风清热、活血通窍
生地、萸肉、山药、枸杞子、菊花、茯苓、车前子、石斛、黄芪、当归、赤芍、桃仁、红花、川芎、丹皮、牛膝、枳壳、秸梗、冬瓜子、磁石、栀子、葛根、生甘草、四贴
2004-10-20二诊;诉眼痛已减轻,要求能加速治疗,因患者经常出差,改用丸药,与地芝丸加味,并随证调理,三个月愈。付产品:患者原有老花眼,一并痊愈。三个月后请笔者吃饭,并带香港律师,曰要投资生产老花眼的药,他愿出二亿人民币广告费推广此药,笔者曰,此技术不成熟,而婉拒

病例七:(阑尾盲端“类癌”手术后)叶某、女、上海人,时41岁、2004-8-17初诊,主诉;阑尾盲端“类癌”癌组织侵及包浆膜层,免疫组织化癌细胞,淋吧转移,于03-8-29上海铁道大学附属甘泉医院第一次手术,03-9-12第二次手术、04-2-11第三次手术,最后一次手术盲肠部切除35厘米,现手术尚未封口,伤口带脓血,半年来一直服用群力草药店草药。脉左缓而滑,右脉弦硬,舌胖而烂、无苔有粘涎、舌质降而不匀、五色杂现,齿印深陷。饭后饱闷,便溏。
辩证:本病因由正气内虚,邪毒内侵,痰浊积聚,气滞血瘀,肺失肃降,阻结于肠,热盛肉腐,溢于经络,手术后正气更虚,再服用大剂全蝎、蜈蚣之属,疏泄失常,肝脾再损,气血败坏,病邪与营气相博,故半年来伤口脓血不敛。
宜调营养阴,益气升阳,败毒利湿、祛瘀生新
方拟:北沙参、五味子、当归、白芍、赤芍、党参、白术、茯苓、柴胡、升麻、石苇、桃仁、红花、黄芪、黄芩、知母、半边莲、半枝莲、石见穿、炙草、降香、熟地、大枣
一周后患者电话告知,伤口已愈,长势良好。
2004-10-21二诊,患者一直服用上药,平均二至三天一剂,现一般尚可,唯咽喉干疼,便三天二行,脉左弦细尺稍弱、余脉和缓,舌淡而暗有齿印,舌质已近正常。
辩证:阴亏血滞,三焦伏火,脾胃虚弱
宜养阴通络,益气养心
上方加减,重养阴、实脾、兼通心气、养心气,减苦寒、辛燥。
2004-11-30三诊:左关脉略亢,余脉和缓,舌淡胎薄,齿印再浅。纳佳,体渐胖,气色较佳,这二月月经已正常,但有痛经现象,经行量少,(患者患病前月经三五不调,患病后停经)。现体内正气渐复,络脉通,冲任二脉得养,天癸通、月经复至。经曰:“冲主血海,任主胞胎”。现冲脉不足,血海空虚,尚有气滞血瘀,左关脉略亢是为明证。
宜疏肝解郁,养血调经兼治癌症伏毒。此后全身淋吧消退,经行正常,身体日渐康复。
至2006-7-31日凡18诊,以后仅调其气血阴阳而已。

病例八:(肾病综合症)卢某,男、现年34岁,2004-7-3初诊。主诉;2005-5-1因感冒发热、尿频、就诊于瑞金医院,当时血尿、尿蛋白++++,诊断急性肾炎。现急性转慢,医院每天用激素80万单位控制病情,现尿蛋白+++,患者浮肿、月亮脸、哮喘、头痛、腰酸、无力无汗,脉弦硬而数,舌质红,舌体二側瘀斑,苔薄白而干。
辩证:本证特点;外有表寒未解,热毒入里复加激素耗伤阴精,伤寒论;“伤寒,表不解,心下有水气,发热而咳,或渴``````或喘者,小青龙汤主之”,拟小青龙汤去细辛之燥,不呕去半夏,白芍易赤芍,干姜易生姜加杏仁以助其平喘之力,本病已耗伤阴分血分,尚宜活血润燥以顾护其阴。
宜散寒解表,宣肺平喘,利水气,兼以活血养阴
麻黄、桂枝、赤芍、五味子,生姜,杏仁、甘草、茯苓、泽泻、丹皮、北沙参、麦冬、生地、花粉、桔梗、黄芩、山药、萸肉、防风、当归、川芎、大枣
四贴,二天一剂、煎四次合用、日二服
吩咐服药期间,激素减半。
2004-7-12脚肿减轻,无停激素不良反应,尿量增多。以后,平调阴阳,间有感冒发热、骚痒,随证施治。
2004-8-16七诊;到今天激素已全部停用二周,患者精神良好,主诉;尿量增多,色偏黄,纳差,肿满全消,无尿蛋白。其父母侨居英国,在牛津、剣桥大学咨询,结论此病不能治愈。要求笔者继续医治,以防复发。至2005-8月凡30余诊,已恢复工作一年余,06-5月其妻生一女,体健。2006-8-27电话问候,大人小孩健康良好。

病例九:(抽搐)程某、男、上海人、时年8岁,多动,2005-10-25初诊;近期性格烦躁,时眼上翻,挤眉弄眼,抽搐,坐立不定,上课时或发声、或喊叫,不能自控,学校要求停学,平时头痛,出鼻血,夜间多梦话,不易入睡,易惊醒,大便干燥,二天一行。左脉弦细、左尺极弱,右脉弦缓而虚,舌质红,苔黄薄,咽红肿,下眼瞼色淡。在上海医治无效后抵京服用某专家重镇安神,平肝息风之品,开始尚可,以后如故。
辩证:“阴常不足,阳常有余”,小儿发育阶段,肾气未足,血气未充,极易感受六淫之邪,皆可致痉,本证热已伤阴、虚风内动,血亏不能养筋、故有抽搐。
治宜养阴滋水,潜阳熄风,兼益气养血。
方拟;生地、山药、萸肉、茯苓、泽泻、丹皮、柴胡、藕节、磁石、菖蒲、远志、枣仁、柏子仁、连翘、枸杞子、生石膏、钩藤、僵蚕、当归、白芍、甘草、生姜、大枣
服用上药,患儿身体逐渐改善,4天后上课能自控,但面部表情变化不能自主,随证调理,至2006-4-3凡九诊,一般良好,面部表情正常。舌正苔薄,脉缓略燥,有时头疼如针刺,睡眠稍差,予养阴活血祛风,养心安神以治。
至06-7-26共14诊,孩童高大结实,如小铁墩,睡眠、饮食、智力皆佳,无异常,愈。

病例十(频发性早博)葛某、女、安徽宣城人,时年42岁,2005-11-4初诊;主诉从98年起早博,以后越来越重,现平时心慌气短,胸前区疼痛,右偏头痛、头昏,夜寐不佳,多梦,四肢不温,怕冷,性格急躁,易怒。24小时心电图窦性心率,早博2446次,ST—T波异常,心率时快。左脉虚弦而芤,右关弦起,余脉缓而虚,二尺皆不足,有结代。舌质红,苔薄,咽部呈沉旧性炎性状态,右眼上睑瘀斑,二下睑色不均,口中和不渴,瘦弱体质。
辩证:患者肝郁血滞、气血二亏、心脉失畅
宜疏肝解郁、活血益气、养阴复脉
拟:柴胡、当归、麦冬、生地、五味子、黄芪、生晒参、白术、升麻、川芎、桃仁、红花、枳壳、桔梗、牛膝、赤芍、酸枣仁、菖蒲、远志、茯神、甘草、冬瓜子、瓜蒌、磁石
凡五诊:随证加减,2006年元月14日发一次心跳,未发早博,第五次调理为2006-4-15停药后于06年7月随访,患者精神良好,面色红润,体重增加,睡眠亦好,症状若失。

总结:以上疾病皆属疑难,病势缠绵不已,只要“四诊合参”,分清疾病性质,“八纲辩证”,平调阴阳气血,辩证施治,疾病不但有了转机,患者的体质也会因此提高,临床选药时应尽可能避免使用毒付作用大的药品,以免产生好此病、增彼病的现象,当然,大病、重病、高危疾病不在此例,危急现象解除即改用清毒平调之品,并益气养阴,提高患者的体质,从而达到“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”之效。中医治病整体观意识很强,这需要广大医者发扬,是所望聪明达理者,止于致善。